![]() |
![]() |
本報訊 (記者楊月娥攝影報道)外銷的玩具竟然由一地下場所制造,不僅沒有營業執照,而且員工還集生產、吃住于一處。在沒有任何消毒設施的情況下,生產人員只能用風筒吹干凈雜質就算是經過消毒。在群眾與記者的聯合舉報下,茶山鎮工商等有關部門于上周五在該鎮增埗盧屋村一民宅內查獲一大型玩具生產黑點。
目前執法部門已將工場查封,搬走生活用品,不得入內居住,并將沒收所有的利潤所得。
7月13日上午,本報接到群眾舉報,稱東莞茶山鎮增埗盧屋村有一利用非法渠道回收玩具原材料,并假冒他人商標進行玩具再加工的黑工場已藏身民宅多年。該工場白天晚上不停地生產,對附近居民產生了巨大的噪音污染,而且長期以來排放的廢物已嚴重危害到居民健康。
接到舉報后,記者于當天中午來到茶山鎮,雖然從一開始已知道了該工場的大致位置,但由于該工場無牌無號,幾經周折下才在盧屋村村民小組后面的一排矮小民房附近發現了其蹤跡。在居民指引下,記者沿著該村通往發電廠方向一條不足兩米寬的小巷前行了大約百米,果然看到最里面一棟兩層高的民房門口擺滿了各類玩具原材料,一男一女兩名工人正對產品進行清點。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工場靠近入口右邊有兩間平房,面積均不足10平方米,但房內堆滿了如山的成品與半成品。主樓是棟兩層高民房,從門外就可看到一樓內呈一字形沿房子四周擺滿了縫紉機,數量在40多臺左右。
每日生產5000多只玩具
聽說記者是來聯系業務的,該女工叫來了一名瘦小男子,并介紹此人是該玩具工場的老板。該男子自稱姓李,他說自己生產的這些玩具都是為玩具廠家特制的,絕不以零售形式向外供貨,而且開出的價格也很高,“不是一般商販買得起的”。
見記者遲遲不愿離開,李老板才表示可以商量一下,把記者請進了屋內。他解釋說,自己場里生產的這些玩具的確都是為廠家特定生產的,主要供應給茶山、石排、橋頭、大朗等周邊地區的一些玩具廠家,所使用的原材料也都是由廠家自己提供,在他這里進行縫合與包裝后,然后外銷。 平均每天可生產4000~5000只,其中僅中型布偶一項就收取加工費3元/只。每只售價也都在10多元左右,每個月純利潤基本都在2萬~3萬元左右。
上一頁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