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一“小作坊”難敵大巨頭
動漫和漫畫息息相關。日本最暢銷的漫畫周刊《少年跳躍》,-每期發行量高達300萬冊。日本每年推出數千部電視動畫片和數十部動畫電影。但不同于歐美市場迪斯尼在動畫領域的一枝獨秀,-如今的日本動畫產業處于群雄逐鹿的時代。日本動漫工作室并沒有從最初的“小作坊”模式中長進多少,很少能夠熟練地運用市場營銷手段來和美國的娛樂巨頭較量。
“因為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領銜)、《游戲王》和《口袋怪獸》的成功,-造成這一產業盈利的神話?!睒I內人士夢太商社的山口透露,“但每100部動畫片中,只有10部能夠真正賺錢?!?面對三維動畫需要的巨大投入,“小作坊”模式的日本動漫顯然難以籌集動輒數億美金的巨額款項。
■困境二名氣大利潤薄
目前,日本約有440家動畫工作室,上到宮崎駿領銜的、有著150名員工的吉卜力工作室,下到只有兩個人的小型動畫作坊。-即便運作成功的企業,如推出《攻殼機動隊》的I.G.公司,在為電影《殺死比爾1》制作動畫部分的5200萬美元收入中,只有460萬美元的利潤。-而皮克斯公司2007年2.73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就有1.417億美元的凈收入?!斑@個產業很艱難?!睎|京KBC證券的一名分析師說,“對于大多數動漫企業而言,成功稍縱即逝,-而盈利的機會時有時無?!倍?,和美國同行相比,日本的動漫產業利潤之薄,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困境三不懂經營
最普遍的問題是日本的動漫人缺乏商業頭腦。當玩具商和電視臺從動漫人物身上賺取數十億美元時,大多數動漫工作室仍由一些不懂管理的人管理著。-這往往會使工作室更關心作品本身而不是利潤空間,即便作品成功也未必能夠盈利。此外,大多數動漫工作室只是一次性把作品賣給電視臺,-而放棄了日后分紅的機會。更糟糕的是,日本動漫工作室經常為了一些微薄收益而把動畫系列片賣到海外市場。針對青少年的一部動畫劇集,只賣了1萬至2萬美元,-即便是上乘之作也頂多達到成本10倍的價格,而往往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可能成為其他商品的開發源泉,利潤動輒以億計算。
上一頁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