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今年8月份注冊了一個域名,本打算將自己的美術作品放在網上出售,沒想到他的域名主體恰好與一家藝術品經紀公司名稱相同。公司老
據煙臺一家綜合性網站的負責人姚先生介紹,去年4月份,著名搜索引擎Google公司以百萬重金贖回被另外一家公司搶注的CN域名后,CN域名投資隨之火爆,眾多CN域名以數萬、甚至數十萬高價成交,可觀的利潤吸引了很多人投身其中。由于“域名”與“玉米”發音類似,圈內習慣把注冊域名趣稱為“煮玉米”。從事域名投資的人也就被稱為“玉米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煙臺的“玉米蟲”多是經常接觸網絡的年輕人。他們一有時間就泡在網上專門搜尋還沒有被注冊的好域名,因為注冊成本很低,包括一些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都樂此不疲。但據一份資料顯示,隨著國內外“玉米蟲”隊伍的壯大,包括COM、NET、CN等好域名已經被搶得差不多了,于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又將目光轉移到移動信息領域。
2005年初,國家信息產業部推出了利用手機短信上網的新業務,被稱作“手機上的門牌號碼和商標”的短信網址,由于和網絡域名一樣具有唯一性,一下子又被眾多投資者看好。不過和網絡域名不同的是,在煙臺搶注短信網址的投資者已不都是年輕人的身影,46歲的劉先生原本做醫藥生意,他最近就一下子注冊了數萬元的短信網址,他告訴記者說他十分看好這一領域,前段時間“瘋狂英語”這個短信網址關鍵詞就被一個深圳人以每年600元的價格搶注,最后被人以7000元的價格買回。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增強了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品牌保護意識,下一步移動通信進入3G時代后,手機的網絡互聯功能大大增強,許多投資者正是看好這一點,紛紛搶注。
記者試著發短信查詢幾個跟煙臺有關的關鍵詞,發現還有許多都被注冊了,看來具有超前意識的“玉米蟲”還真不少。不過記者還了解到,盡管短信網址商機無限,也不是什么域名都可以注冊的。惡意搶注很容易讓“玉米蟲”偷雞不成反而蝕把米。今年2月5日,國內首例短信網址搶注仲裁案終結。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被搶注的短信網址“阿里巴巴”與“alibaba”,經過兩次仲裁最終物歸原主;威海市一家知名漁具上個月發現自己的通用網址被搶注后,在第一時間與注冊服務機構取得了聯系,搶在10天審核期內要回了本該屬于自己的通用網址。
上一頁12 下一頁